新華網武漢9月25日電(胡誠)氫能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毛宗強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武漢喜瑪拉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近4年時間的技術攻關,打破了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國內生產空白,這樣的成績值得肯定、令人鼓舞。
9月19日—20日,毛宗強教授率領清華大學技術團隊來到湖北省咸寧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地參觀并了解了武漢喜瑪拉雅公司在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生產方面的情況。該公司董事長郭桂華介紹,在清華大學技術團隊的支持下,公司已完成燃料電池用催化劑、膜電極、模壓雙極板等材料的研發和工藝制備,并成功開發了三代燃料電池電堆模塊,功率從1KW到100KW不等,實現了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部件的國產化。
武漢喜瑪拉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創立于武漢光谷,2013年8月整體搬遷至咸寧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順應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和經濟轉型創新發展的需要,2015年,該公司與清華大學簽訂技術成果轉讓合同并成立了清華喜瑪拉雅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基地,雙方開展了校企深度合作。
作為的氫能源專家,毛宗強教授表示,氫能源被認為是未來人類新能源的終ji解決方案,國家對此非常重視。早在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yuan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開發氫能、燃料電池等新一代能源技術。同時,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坡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燃料電池汽車補貼不變。但是,長期以來,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及關鍵部件被國外壟斷,我國多年依賴進口。武漢喜瑪拉雅公司經過近4年時間的技術攻關,基本解決了涉及氫燃料電池制造的一系列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為降低燃料電池生產成本,保證產品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打下了堅實基礎。比如,武漢喜瑪拉雅成功實現國產化量產的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鉑碳催化劑,經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國家實驗室檢測,主要技術指標優于國外同類型產品,制造成本比國外進口的價格降低50%已上。
目前,武漢喜瑪拉雅已經擁有燃料電池發動機領域多項工程技術創新及中國發明專li10余項,具備了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以及相關部件和關鍵材料的產業化能力。而由該公司與清華大學、中植集團聯合研發的*臺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客車,行駛全過程*,百公里耗氫量僅5.2kg,單次加氫時間約5分鐘,一次加氫的續航里程可達到5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