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氫能產業在上游生產、中游儲運和下游應用中均面臨挑戰,而氫能產業目前發展的障礙主要來自于成本。3月23日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中明確提出,將發展重點放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即綠氫,同時也再次明確了在深度脫碳和全社會行業去碳化路上氫的關鍵性作用。
01
在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利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綠氫"被認為是實現零碳排放環保的解決方案之一。因此,“綠氫"的制備成為能源轉型過程的重點關注對象。
▲圖:我國及全球氫產能結構現狀
當前,制約綠氫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問題,氫能的成本80%是電動的成本,也就是電解水制氫過程當中的電力成本,另外20%是電解水制氫裝備折舊的費用。因而降低電價和電解水裝備成本是實現綠氫工業化、規模化的兩大關鍵核心。
綠氫降本途徑中最為關鍵的部分,當屬度電成本。不得不承認當前綠氫成本還是相對過高。以上圖為例,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成本約為17.7元/kg(電價為0.3元/kWh),疊加儲運成本10元/kg,加氫站壓縮、加注、運營等成本12元/kg,加氫端價格已達到近40元/kg。在電解槽方面,其運行效率和成本也正在迎來突破。近期,Hysata公司表示,其獲得新技術的毛細管供電電解槽的效率達到了95%,相比目前的電解槽技術水平高出約四分之一。未來,隨著更大的電解槽體以及更的工藝和技術水平的普及,將驅動電解槽的效能進一步提升,也將促使電解槽價格更加平價。此外,通過規模效應以及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突破,電解槽的生產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預計到2030年,國內堿性電解槽的成本將從目前的2000元/kW降至700-900元/kW,到2050年,可降至530-650元/kW。據有關媒體報道,綠氫制氫成本在十四五時將可降至14元/kg,有行業專家認為當加氫成本低于20元/kg時,氫能汽車加氫成本將低于汽油成本。長久來看,我國以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為主,綠氫平均綜合成本有望降至10元/kg。此外,氫能產業距離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和產業化發展仍有較長的路程。未來,在國家支持和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綠氫產業必將飛速發展壯大,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力量。來源:隆基氫能
本網站基于分享的目的轉載,轉載文章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權請及時告知,我們將予以核實并刪除。